对此,元月初采暖散热器委员会主任宋为民组织河北、哈尔滨等同类生产企业负责人一行赴山西考察并了解详细情况。
清徐县距离太原市区约35公里,是省城的南大门,近年来,由于承接了市区部分污染企业转移的重担,再加上原有的焦化、化工等产业的较高排放,空气污染指数一直高于周边县区。
2011年3月底,工信部下发了134号“关于《铸造用生铁企业认定规范条件》的通知”,目的就是大力促进铸造用生铁行业健康发展,推动钢铁工业结构调整,防止落后炼铁产能变相逃避淘汰,对现有专业生产铸造用生铁的企业按标准进行认定。认定规范条件中从产品用途和质量、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能源消耗、工艺和装备等方面未达到条件的企业,应按期淘汰落后的炼铁设备。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要以满足铸造行业需求为原则,加快结构调整,将淘汰落后、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相结合,不断提升工艺装备水平和产业集中度。
2014年伊始,环保部发布通报,为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环保部与全国31个省(区、市)签署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地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环保部的通报显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内的10个省及重庆市重点考核PM2.5年均浓度下降情况,其中,北京、天津、河北确定了下降25%的目标,山西、山东、上海、江苏、浙江确定了下降20%的目标,广东、重庆确定了下降15%的目标,内蒙古确定了下降10%的目标。河南、陕西、青海、新疆下降15%;甘肃、湖北下降12%;四川、辽宁、吉林、湖南、安徽、宁夏下降10%;广西、福建、江西、贵州、黑龙江下降5%;海南、西藏、云南没做出下降的要求,只是要求其持续改善。
一、铸铁散热器的发展历史
铸铁散热器自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在我国出现以来,几十年一直占领着采暖领域。直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由于钢制散热器的引进和发展才打破了一统采暖领域的局面。然而时至今日由于铸铁散热器所具有的优点,仍不可能被其它类型散热器所完全取代。因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继提出了到2010年散热器仍是“钢铁并存”的发展原则。2006年5月1日国家标准《铸铁采暖散热器》实施。2007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659号公告,公告中明确提出大力推广内腔无粘砂灰铸铁散热器,要求该产品主要技术指标要达到国家标准要求,能够提高采暖系统的循环水水质,满足采暖计量要求,实现产品的轻型化和精品化;同时,在公告中也明确限制和禁止使用内腔粘砂和灰铸铁长翼型散热器。
近几年国内采暖散热器行业的产品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材质、类型都出现了多元化的良好局面,甚至功能也在向多样性发展。目前行业正在沿着采暖散热器委员会确定的散热器发展方向进行着结构调整。由以前的“铸铁为主”向“轻型为主”的产品结构转化。
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家“十二五”和中国采暖散热器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促进铸铁散热器企业在低碳、节能和多元化供暖方式形势下的应对,增强铸铁散热器企业的发展信心,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正确引导铸铁散热器舆论导向和科学发展,采暖散热器委员会组织行业专家和优秀企业编制了《铸铁散热器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中明确了基本目标和思路,要求正确的认识铸铁散热器的特点,与时俱进,改善生产条件,做到节能减排,生产节能新产品;同时要推广新工艺,淘汰老旧产品,优化产品类型,不断改造、更新、发展新产品,确定产品市场定位,使之更好的应用于建设行业。
二、铸铁散热器的现状
铸铁散热器生产企业80%为股份和民营企业,技术水平低、设备简陋、多为手工操作、创新意识不强。当前,多数铸铁散热器生产企业还存着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粉尘、烟气大、排放不达标;工人劳动强度大、操作原始;生产设备落后,安全隐患多;车间布置、工艺流程零乱,机械化程度低、防护措施不达标;车间管理和质量检测手段落后等问题。
三、铸铁散热器的特点决定了存在的必然性
铸铁散热器在过去几十年内得到大量应用,几乎垄断了整个采暖市场,许多优点是经过实践验证的:如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适合各种水质,这些优点已为消费者所认知。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开发建设,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装饰性的提高,以及供暖技术的发展和采暖方式的多元化,铸铁散热器近些年在市场比例中下降明显。另一方面,由于铸铁散热器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一些铸铁散热器企业被淘汰出局,铸铁散热器总供应量在减少。尤其铸铁散热器的圆翼、长翼、813型等老型号被淘汰禁止使用后,新型、高质量的精品铸铁散热器仍有良好的市场发展空间。
对于铸铁散热器的在发达国家的使用,有的人很热衷于谈论已不使用铸铁散热器,其意味铸铁散热器是落后淘汰产品。事实并非如此,一些发达国家使用铸铁散热器但不再生产铸铁散热器,而是因为生产成本和环保要求较严,主要是由发展中国家进口。铸铁散热器在欧洲市场价格很贵,以至成为一种奢侈品,因而大量的减少了使用量。
四、铸铁散热器企业的谋局发展之路
(一)加强环境保护和改善劳动条件、机械化生产铸铁散热器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五大建设任务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生态产品”是十八大提出的新概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自觉加强节约资源环保,实现企业的可持续科学发展。这两年,采暖散热器委员会在年会和常委扩大会议上的工作报告中,就明确提出:“企业要增加环保投入,改进工艺流程,降低污染排放,坚持走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发展道路,树立绿色发展意识,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的日益重视和企业清洁生产意识的提高,铸铁散热器企业应认真落实国家的产业政策,以及消防、节能、环保和职业安全卫生等方面的规范,积极提高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程度和生产效率,从而解决劳动强度大、质量不稳定、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按照铸造行业准入制度要求,进行升级改造,优化车间生产工艺设计和科学合理的布局,引进现代铸造的先进设备和技术,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自动化生产线,提高铸铁散热器生产制造水平,使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绿色生产、低碳发展的新型现代化企业。
(二)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铸铁散热器已有几十年的使用历史,但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及人们对室内环境要求和美观的提高,传统铸铁散热器的缺点,如承压能力低、外形不美观、金属耗量大、样式陈旧等,已很难被市场接受。同时,由于铸铁散热器原材料的成本提升,铸铁散热器的低价优势已不突显。面对供热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铸铁散热器企业面对新的低碳发展形势和要求,铸铁散热器企业如何与时俱进,绿色生产和发展,是摆在铸铁散热器企业面前的新的发展课题。
近几年铸铁散热器不断创新发展,淘汰老旧产品,优化新产品,比较突出的就是一大批新型铸铁散热器新产品,其产品以外形美观、热效率好、承压高、内腔采用无粘砂工艺已被广大用户接受。尤其是这些新产品外表面喷砂或抛光处理、喷塑工艺等改变了外观。通过创新,内腔无粘砂精品铸铁散热器被消费者认识、认可。
(三)转变观念提高现代化企业发展意识
绿色生产,低碳发展,增强铸铁散热器的竞争力,同时,企业决策者也要转变观念,提高现代化企业的发展意识。目前,铸铁散热器生产企业部分主要决策者绝大部分是经历过计划经济时代,在相对封闭的内陆环境中所形成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管理模式,难免束缚自己的头脑和手脚,致使铸铁散热器企业的现代化发展水平缓慢。发展之所以相对缓慢,与企业决策者思想观念息息相关。首先,部分决策者不能及时引进新工艺、新技术等,缺少创新和拓展精神。其次,墨守成规,力求稳定,怕担风险的思想。铸铁散热器企业决策者思想观念较较钢制、压铸铝等产品生产的创新开拓意识较弱,不能够较快地接受现代市场经济的新思想、新观念,没有依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度调整与创新,养成了“成绩不大年年有,四平八稳慢慢走,速度不快总在走”的求稳意识,缺乏抓住机遇,争先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缺乏敢想、敢干,勇于创新的探索和创新精神,缺乏商品观念和竞争意识。再次,习惯于小农意识,缺乏宣传和参与活动的沟通意识。铸铁散热器企业的决策者一方面说被社会所遗忘,另一方面不积极参与行业的各项活动,宣传意识和品牌意识不强。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机遇,铸铁散热器企业必须要浴火重生,抓住机遇加速发展。首先要思想解放、观念更新问题,特别是决策者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首先要清醒的认识和正视思想观念问题。在此基础上破除由传统经济所带来的封闭意识和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思想,要唤起时不待我的紧迫感,紧紧围绕企业的“更新”、“改造”、“机械化自动化”、“绿色生产、低碳发展”等根本问题,用新的思维方式和理性行为迎接企业的改造升级的挑战,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新观念,强化竞争意识、互惠互利意识、宣传意识、品牌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充分尊重科学、合理的利用人才,树立社会形象和提升消费者对铸铁散热器的认知,给力全行业铸铁散热器生产企业提振信心,危中寻机、拓宽市场、谋求新的发展。
(四)铸铁散热器的发展研究
在当前形势严俊的情况下,铸铁散热器企业一方面要积极大力宣传铸铁散热器的自身优势,在技术与营销手段上的有所创新,扩大铸铁散热器的品牌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全力宣传精品内腔无砂铸铁散热器,展示铸铁散热器精品,扩大消费者对铸铁散热器的认知和使用;另一方面积极加速新颖装饰性、轻薄型精品铸铁散热器的发展。
根据传热学和流体力学理论,从结构上优化铸铁散热器的性能。综合依托铸铁铸造生产工艺的独有特点,突出人性化和个性化的艺术外观的整体造型,深层次的开发研制新颖装饰性轻薄型精品铸铁散热器。
总之,铸铁散热器生产企业要重视节能减排,努力落实国家的产业政策,以低碳发展,绿色生产为发展目标。大力发展轻型精品铸铁散热器,加大投入购买先进的工艺设备,全力实施和推广使用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设备,并在生产过程中,做到产品质量可靠、节能环保,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技术改造,加速机械化、标准化、自动化的进程。
[编辑:清雅]